2023年,IPO节奏放缓,全年首发上市企业数量、募资金额均同比下滑,创下近年新低。
2024年以来,A股IPO持续收紧,不仅新股申购、上市的数量持续减少,申报受理的公司数量也降至冰点。同时,主动撤单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年内仅1家北交所公司获受理
今年以来,截至3月6日,沪深两市均无企业申报上市获得受理,仅有北交所于1月8日受理一家。
具体来看,上交所方面,自2024年2月5日召开了上市委2024年第12次审议会议之后,第13次审议会议便迟迟未有安排。而上交所对拟上市公司的申请受理,更新时间则停留在2023年12月31日。
深交所方面,上一次上市委第8次审议会议,原本安排在2024年2月7日召开,但拟上会公司因相关审核事项需要核查,导致上市委取消了审议。在此之后至今,深交所也未有新的上会安排。而深交所对新公司的受理更新时间,则停留在2023年12月29日。
北交所方面,上市委2024年第9次审议会议安排在2月6日召开,至今已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新股上会安排。对于拟上市公司的申请受理,1月8日,厦门东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上市获北交所受理,公司主要从事专业移动照明工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次拟发行5111.11万股,募集资金2.6元,保荐机构为招商证券。
年内撤单企业已超50家
2024年以来,新股申购、新股上市、申报受理、新股上会均遇冷,与此同时,默默撤回材料选择终止IPO的公司也有不少。
据证券之星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上交所IPO终止数量为19家;北交所次之为18家;深交所IPO终止数量达17家,其中1家是已经停留在注册阶段快2年的菲鹏生物,合计54家。
从中介机构来看,撤回材料的54家公司涉及约30家保荐机构mdash;mdash;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撤回的保荐项目数量一样,各有7家;中金公司保荐项目撤回了5家,民生证券保荐项目撤回4家;兴业证券、中原证券、国金证券等也有保荐项目撤回。
企业撤回材料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类:
第一,不少企业提及,撤单是基于对资本市场路径重新研判规划和未来战略发展考虑。第二,部分公司是因为财务数据更新,业绩变脸,触及相应监管审核红线,或者当下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也有企业是因为现场检查、现场督导,一查就撤。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你好啊_兔子、乌蝇哥的左手、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Linux硬件供应商Sy...
ldquo;手捏青苗么种福田,低头便见那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
感谢IT之家网友西窗旧事的线索投递!,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丰田汽...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三星此前针对智能显示器和...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和火灾应急处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