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发现仰韶和龙山时期遗存
日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芮城太安遗址的发掘资料,共清理龙山时期灰坑3座。出土陶器以灰陶为主,并发现少量灰褐、红褐陶。经调查,遗址现存面积约2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时期遗存。
太安遗址位于运城市芮城县古魏镇太安村东北部,1959年—1963年晋南考古调查中首次发现该遗址。遗址区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陡峭断崖,向南呈缓坡状。南距黄河约3.5千米,东北距坡头遗址约20千米,西南距南礼教遗址约6千米,隔黄河东南与河南三里桥遗址相距约50千米。
2020年3月,为配合黄河板块旅游公路芮城县彩霞村至新村段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公路经过的太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的3座灰坑分布零散,形制均为圆形袋状,应是储藏用的窖穴。出土的陶器器类丰富,有单把鬲、双鋬鬲、敛口斝、甗、折腹盆、敞口盆、卷沿盆、高领折肩罐、侈口罐等。石器有石刀、石斧、石凿、石刻刀等。骨器仅发现骨铲1件。
其中H2形制规整,体量较大,残存容积约15立方米,复原容积约20立方米,坑底分布有炭粒、炭化植物根茎及少量黍、粟炭化植物种子。
此外,考古队员还在发掘区周边发现龙山时期白灰面房址5处、灰坑6处、陶片点20余处。从调查的情况看,龙山时代遗址现存面积约17万平方米,仰韶时期遗址面积残存约5万平方米。调查采集遗物有陶器、石器,分仰韶和龙山两个时期。
根据出土陶器的特征,可将太安遗址大致分为两期,H2、H3为早期,H1为晚期。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薛新明分析说,太安遗址早期遗存代表了三里桥文化偏早阶段遗存的特征。其与河南三里桥、芮城南礼教、夏县东下冯遗址龙山时期陶器无论是器类组合还是器形方面都较相似,应属三里桥文化遗存。经过对出土碳化种子的14C年代测定,H1年代为公元前2144年至公元前1960年,H2年代为公元前2468年至公元前2287年。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感谢IT之家网友你好啊_兔子、乌蝇哥的左手、肖战割割的线索投递!...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Linux硬件供应商Sy...
ldquo;手捏青苗么种福田,低头便见那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
感谢IT之家网友西窗旧事的线索投递!,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丰田汽...
感谢IT之家网友华南吴彦祖的线索投递!,三星此前针对智能显示器和...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意识,提高自救互救和火灾应急处置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