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米村拌饭,压力正在显现

发布时间:2025-05-23 12:10   内容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13114   

余溯

潮起网「加盟指南」

近两年以来,中式快餐赛道硝烟弥漫。

在众多中式快餐品牌当中,以“非遗锅气”和“县城刚需”为标签的米村拌饭风头正盛。凭借着年均700家门店的扩张速度,米村拌饭一度被视作“东北麦当劳”。

然而,当门店数突破1800家、估值冲刺百亿时,这家曾以“裂变魔法”惊艳行业的品牌,却在供应链、管理机制与市场竞争的三重夹击下显露出疲态。

从公司创始人周强含泪开除27名刷单店长,到南方市场40%首年亏损率的残酷现实当中可以看出,米村拌饭的“神话”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考验。

米村拌饭裂变魔法失效?

米村拌饭的崛起,离不开其独创的“赛马制”与“师徒制”。

公开报道显示,米村拌饭门店运营有其独到方法论,每月会进行ABC评级,A级店长获得分红激励,C级则面临淘汰风险;老店长通过培养徒弟获得新店5%的分红,形成人才裂变链条。

不可否认,这套机制曾让米村在2024年创下日均开店2.3家的纪录,但高压之下,制度也在逐渐“异化”,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考核扭曲。2024年9月,米村拌饭曝出27名店长因刷单被开除的事件,暴露了品牌“工时压榨、客诉高压”的运营生态。据悉,有店长为节省500元安装费深夜爬梯挂广告牌,更多门店因“降级焦虑”陷入恶性循环。

其次是成本转嫁争议。在米村拌饭的品牌合伙人模式中,加盟商承担着大部分投资风险,总部则通过供应链溢价获利。比如米村华北某门店冻品采购成本占营收2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是人才流失隐忧。据统计,过去的2024年,米村拌饭员工总数突破2.9万人,但严苛考核导致店长主动离职率攀升,部分区域员工月流失率高达16%。

面对危机,米村拌饭创始人周强在2025年宣布取消考核制度,改为“顾客复购率+日均客流量+员工流失率”的综合评估体系,并启动亏损门店回收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刮骨疗伤”之举虽缓解了短期矛盾,却未解决增长模式的核心矛盾——当扩张速度超越管理能力,标准化与人性化如何平衡?

护城河松动:南北夹击下的品类困局

不可否认,米村拌饭曾以“25元套餐+免费续饭”在下沉市场所向披靡,但时间来到2025年,餐饮行业的竞争格局已截然不同。

目前,米村拌饭遭遇着区域市场的结构性挑战。

一方面,米村拌饭在南方水土不服。武汉、郑州试点店首年亏损率超40%,消费者抱怨“辣白菜太酸”、“冷面不如热干面实惠”。与之对比,朴大叔拌饭通过社区档口将单店投资压至30万元以下、在三四线城市快速铺开的模式已经形成挑战。

另一方面,米村拌饭面临着东北市场的红海厮杀。比如在延吉,市中心500米内聚集着3家米村拌饭门店,直接导致客单价从28元跌至22元,部分门店月利润不足5000元。

随着品牌来到一定的规模,米村拌饭的品类创新似乎也开始滞后。当竞品通过网红单品和本地化改良(湖北风味拌饭)抢占市场先机时,米村2024年仅推出“延边辣牛肉汤饭”等少数新品,SKU长期维持在20款以内。

另外,消费偏好的变迁正在冲击着米村拌饭的未来。

随着一线城市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持续走低,而米村后厨大量使用冻品牛肉、预调酱料的实锤频出,与其“非遗锅气”的宣传形成反差,越来越多消费者对米村的品牌滤镜不再,进而影响门店生意。

走入资本化迷途

更为严峻的是,米村拌饭的扩张高度依赖加盟商输血,但其“轻资产合伙制”正遭遇信任危机。

越来越多的加盟商相关财务数据,已为品牌发展提出警示。

比如盈利分化悬殊:米村东北县域店回本周期可缩至0.23年,但南方非韩餐区超40%门店需8个月以上才能止损;还有隐性成本黑洞:供应链溢价12%、石锅温度不达标单次罚款500元等条款,使单店月均成本达8万元,远超加盟商预期。

在此背景下,米村拌饭的上市前景难免承压。为筹备港股IPO,米村母公司于2024年变更为港资控股,但县域市场毛利率仅15%-18%、“增收不增利”问题悬而未决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埋下隐患。

好消息是,经历了多年高速扩张,米村开始聚焦修炼内功。

2025年,米村将新开门店目标从800家下调至180-540家,强调“单店日均客流量420人”的质量指标。然而,放缓扩张同样意味着师徒制培养的人才失去晋升通道,可能加剧人才流失。与此同时,公司核心高管“一人带一店”的帮扶政策,能否真正解决总部与门店的决策脱节,仍需时间验证。

米村拌饭的的风光与隐忧,显示出中式快餐行业“规模至上”模式的集体焦虑。当“非遗故事”难以掩盖预制菜争议,“合伙人机制”演变为风险转嫁工具,品牌是时候重新定义增长逻辑了。正如周强在公司年会上所言:“若万家门店的梦想建立在痛苦之上,我情愿放弃。”希望米村的转型,能为中国餐饮业提供一个“速度与温度”平衡的样本。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消费。文章内容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图文